close

無人出席的告別式  

 

這次追金馬影展的時候,我已經從學生跟軍人身分,變成一個上班族了,常常會以一個上班族的想法去看一個電影。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,撥時間去看個文藝片,是有一種很不想讓生活就這樣空空洞洞的感覺。

老實說,我很明白為什麼日劇深夜食堂每一集20幾分鐘的短片,最後結束都要有一個人哭,不管是生離或死別,最好都要有一個人哭,因為看人哭一哭整天的生活都可以有抒發。

從這種想法出發,無人出席的告別式(still life),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影片。一個人的孤獨可以孤獨到怎樣的地步呢?導演烏貝托帕索里尼用一種非常節制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故事。

主人公梅,是一個鎮公所專辦無意義葬禮的公務員,他所經辦的亡者,大多沒有任何的親友,他從這些人遺留下的寵物,或遺物,去幫忙找親友,可是往往沒有任何人可以出席,他用僅剩的線索,決定一場葬禮,如果亡者的信仰是土葬,他會幫忙找墓地。

他有條不紊地執行他的工作,每天過著規律的生活,沒有任何休閒娛樂,吃著重複的紅茶和罐頭吐司,在一個單調的辦公室上班。如果這部片給美國人拍,他有可能會變成《白日夢冒險王》,另外一部我滿喜歡的片子,可是他不是這種取徑,或許是另外一個完全相反的進入。

有一天,他接獲通知,一位住正對面卻素未謀面的男子掛了;當天他也被告知自己即將被開除,於是他下定決心,要幫這個人找到親友來參加葬禮。大概是一個很奇怪的尋人或公路電影的概念,他從一些很小的線索去找出他的朋友親人,卻被一一回絕,但這個過程中,他也開始嘗試一些新的體驗,像是喝巧克力、吃鳳梨酥(疑似?)。

我猜這位導演應該喜歡看北野武的電影,電影的乾淨度、配樂、以及故事的規模,實在都很接近,走過長長乾淨的街,踏在海天的邊界等等。

每日的紅茶罐頭吐司的晚餐後,梅會打開他的相簿,上面放著他所處理過每一位亡者的相片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他們都是死亡之後,也無家可歸之人,葬禮是為了生者,還是為了死者呢?電影的背後,其實是一個很動人的倫理觀。

最後的梗,無論如何我是不能破的,理所當然地,令我哭了一場,甚至回家後也聽了幾次的原聲帶。梅這位演員的臉,是這部電影的重點,一個節制沒有豐富情感移動的平凡,人平凡到這樣的地步,要如何提起屬於他生命的意義?讓我想起一首詩:

沒有人是一座孤島,
遺世獨立。
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,
整體的一部分。
如果海水沖掉一塊,
歐洲就減小,
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,
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
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,
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,
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響,
它為你我而響。

No Man Is An Island

No man is an island,
Entire of itself.
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,
A part of the main.
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,
Europe is the less.
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.
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
Or of thine friend's were.
Each man's death diminishes me,
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.
Therefore, send not to know
For whom the bell tolls,
It tolls for thee.

John Donn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fis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