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羅大佑是我心中台灣偉大的歌手之ㄧ,在我心中能站在他旁邊的歌手屈指可數。多少青春虛擲光陰,羅大佑陪著我渡過。專輯或現場演唱一遍翻過一遍。鹿港小鎮、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、光陰的故事、戀曲一九八○、亞細亞的孤兒、未來的主人翁、是否、閃亮的日子等等太多歌曲了。我常想怎麼有這麼才華洋溢的歌手,把我們的處境說的這麼清楚的歌手。

  有些朋友因為跟羅大佑政治立場相左,與我互有爭執,我覺得這樣批評羅大佑有欠公平。

  可是這幾年,我開始對羅大佑也有些意見。有一天下午,我在家裡聽皇后大道東,不喜歡對照歌詞,所以一直不知這首歌在說啥,但直覺這首歌不是羅大佑所寫。去查了一下這首歌的背景,發現它是在談九七,出自林夕筆下。歌詞的喻點使用,跟羅大祐是不同的:

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
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
冷暖氣候同樣影響這都市
但是換季可能靠特異人士

  這種柔軟趣味的反諷,不是羅大祐的手筆,羅比較直白大氣一點。我不是想比較歌詞使用的優劣,兩者都滿高明的,畢竟羅大祐的聲音就是一絕,他大概是少數跟狄倫一樣在很年輕的時候歌聲就蒼老到不行的人吧。後來我去聽了這個版本:



 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個2004年的版本。這個演唱完全改變了當年的諷刺的趣味性,只剩下對這首歌的回憶的消費而已。照理說,一個歌手的更成熟,一首歌的厚度也會隨之增加,這首歌並沒有,但這也不是我羅大祐的偏見。(蔣志光在這個演唱可能比他還真誠我覺得)

  他早年的歌曲滄桑而憂鬱,歌曲裡的「我」的民族性意味,自不待言。自居古老的,自居過去的,自居民族的,強調理想性的。可是多年後,他的聲音還是一絕,可是只剩下的是對那份理想與古老的重覆消費。我對他的偏見是,他有限的長進,讓早年歌聲中雄壯的「我」的缺點突顯出來,是一種自大,到現在還是這種姿態,在一個臨界點,會讓過去的理想變得偽善,那份古老的消費性變得很反諷。

  同樣有著濃厚民族意味的一位原住民歌手,跟他比起來,不得不說,謙虛太多了。

  我還是喜歡聽羅大祐,只是我對他有些偏見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fis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